当前位置: 主页 > 故事大全 > 清朝

雍正杀弟之谜

发布时间:2021年2月5日责任编辑:李小强来源:半月谈 标签:雍正

    康熙皇帝的第八子胤祀、第九子胤(礻+唐)究竟因何而死,一直是清史上的一桩悬案。有的说他俩是被康熙皇帝幽禁而死,也有的说他俩是被雍正指使人暗中杀害的。但是,无论以何作为历史的定论,始终难以找出确凿的第一手证据。

    康熙皇帝晚年,众多皇子争夺帝位,握有重权的胤祀、胤(礻+唐)是雍正的主要政敌,在雍正登基不久先后暴毙,皇室黑幕重重,无人胆敢探知真相。史书并非没有记载,但却用了曲笔,又使这一疑案掩在了浓重的疑云之中。

    真相终于大白。贾英华在《末代皇弟溥杰传》中写到:溥仪与溥杰当年在宫中嬉戏,偶然在养心殿东厢房佛龛里发现了乾隆皇帝的一件遗诏——“后世如有开启者,便不是我的子孙”!

    “打开,看……”溥仪一句“圣旨”,雍正杀弟的密诏被溥杰亲手展开,弟兄二人顿时大惊失色。这份密诏证明了雍正确系元凶。乾隆之所以将这一密诏严密包藏起来,并另写了遗诏,显然是出于“子为父隐”的考虑。但他后来又选择适当的时机,为两位叔叔做了平反昭雪,实为政治家的深谋远虑。

    1982年8月,溥杰在会见一位社会学者后,曾在一封亲笔信中客观真实地写下了这一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

    ……所说的康熙的亲笔遗书云云,实际上是乾隆供在养心殿东厢房佛龛里的用纸密包的雍正杀害其弟的密诏。乾隆在纸包上写有“后世如有开启者,便不是我的子孙”(概略如此)的字样。我认为,为什么把这张密诏包在密封的纸包里,又把它放在佛龛里?大概是出于想为其父赎罪和忏悔之意罢!

    至于乾隆的良苦用心,《清史稿·胤祀传》里记载了他的一份上谕:

    圣祖第八子胤祀、第九子胤(礻+唐)结党妄行,罪皆自取。皇考仅令其削籍更名,以示愧辱。就两人心术而论,觊便窥窃,诚所不免,及皇考绍登大宝,怨尤诽谤,蛮事所有,特未有显然悖逆之迹。皇考晚年屡向朕谕及,愀然不乐,意颇悔之,若将有待。朕今临御四十三年矣,此事重大,朕若不言,后世子孙无敢言者。胤祀、胤(礻+唐)仍复原名,收入玉牒,子孙一并叙入。此实仰体皇考仁心,申未竟之绪,想在天之灵亦当愉慰也。

    显然,雍正皇帝违背了其父之意,残暴地杀害两个亲弟弟的确是历史的真相。否则,乾隆皇帝关于将雍正两个弟弟“仍复原名”并“收入玉牒”的上谕就无从解释了。这件昧心杀戮之事,使雍正一生都感到内疚,所以才“愀然不乐,意颇悔之”。直到逝世之前,他才把这个秘密向乾隆皇帝诉说,暗示了他想借乾隆之手,在自己身后将此冤案平反昭雪。

    聪明过人的乾隆,并没敢贸然将内幕大白于天下——迫于当时朝廷内部危机重重,雍正当政时滥杀无辜造成的恶果,仍在威胁着其子皇位的稳固。40年后,当乾隆的权威已无可动摇,雍正生前的主要政敌也不复存在了,他这才小心翼翼地按照雍正的旨意,将胤祀、胤(礻+唐)的冤案平反,同时也掩盖了这一历史事件的真相。这一番煞费苦心,也正符合“子为父隐”的封建礼教,身为最高统治者的乾隆皇帝,也堪称身体力行的模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