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故事大全 > 南北朝

后赵主石勒:从奴隶到皇帝的华变

发布时间:2021年2月5日责任编辑:邓大生来源:精品文摘
后赵主石勒
  从卑微的奴隶到至高无上的皇帝,石勒用一生上演了一幕旷古未有的华丽转身的励志喜剧,而这其中的艰辛困苦也是常人所不能及的。
  
  历经波折被卖为奴
  
  后赵主石勒并非生来就是奴隶,而是在少年时期被拐卖为奴的。自魏晋以来,大官僚、大地主们都拥有自己的庄园,田庄里种田的佃客基本上都是匈奴胡人。
  
  少年时代的石勒很有胆识,而且身体非常健壮,所以十四岁就开始闯荡天下,和同乡邑人一起来到了洛阳做买卖。刚刚来到洛阳的石勒为这座繁华的城市所震惊,不觉登上东门仰天长啸,结果正好被经过的大官王衍看到。王衍素有相人之能,看到这个少年体格雄伟,声如洪钟,当时就断定此人非同寻常。为了防止他日后作乱,王衍还派人来抓他,幸好石勒已经离开,才逃过一劫。
  
  后来,灾荒连年,百姓穷困交加,石勒的买卖也没做成,只能投奔大地主,做佃客来换口饭吃。不过,石勒的运气不错,遇到了两个有见识的东家。他们觉得这个少年和一般人不同,不但会种田,还颇有大志,于是便经常在生活上照顾他,给他一些物质上的帮助。
  
  西晋太安年间(302~303)(),并州爆发了大饥荒,民不聊生,社会动荡,胡人佃客们也纷纷离开,另寻出路。这时候,石勒就投靠了之前常常帮助自己的宁驱。当时,因为灾荒严重,很多官员私自掠卖胡人,将两个胡人并锁一枷,拉到山东一带的人口市场上,卖给达官贵人们为奴。石勒也被北泽都尉刘监抓了壮丁,差点被卖为奴隶,幸好宁驱救了他,将他藏了起来,又逃过一劫。劫后重生的石勒本来打算投奔纳降都尉李川,没想到路上遇到了之前的东家郭敬,说起自己的经历来不禁唏嘘涕下,郭敬也将自己做买卖的钱分给了石勒一些,供其衣食所需。当时的并州刺史东瀛公司马腾就在做人口买卖,于是石勒最终还是难逃一劫,被司马腾手下的郭阳抓住了。幸运的是,郭阳正好是郭敬的族兄,所以石勒一路上并没有像其他奴隶那样受尽虐待,而是安全地到达了山东,被卖给茌平(山东茌平县)人师家为奴。
  
  得遇贵人,宏图之志初展
  
  所谓“自助者天助之”,是英雄就不会永远沉沦下寮。石勒被卖给山东人师之后,依然没有放弃自己的志向。即便是在田野耕作,石勒也始终聆听着远方的鼓角之声,憧憬着上阵杀敌建功的一天。后来,此事传到了师耳中,他很惊讶一个胡人奴隶竟然有如此志向,便当面召见了他。见面之后,他仔细看了看堂下的奴隶,发现他相貌非凡,谈吐之间也颇有见地,便免除了他奴隶的身份,留在身边使唤。
  
  小学和考试的发明者
  
  后赵主石勒虽然是马上得天下的皇帝,却不是只懂厮杀的莽夫,而是能文能武的全才。他非常重视文化教育事业,据史书记载,他统治期间,增设了“宣文、宣教、崇儒、崇训”等十余所小学。虽然小学在商周时期就已经存在,但是直到石勒时期才正式确立下来。
  
  我们今天所熟知的科举制度也是从石勒这里开始的。据史书记载,石勒在郡国设立官学招生,这些地方学校一般要招一百五十人,这些生源都得经历三次考试才能毕业,相当严格。后来,隋朝的科举制度就是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而成的。所以说,石勒也是考试制度的创始人。
  
  正是因为石勒对教育事业的重视,才使得后赵培养出一大批杰出人才。石勒死后,政权落到了暴君石虎手中,之所以还能雄踞中原二十年,不可不归功于这些人才。
  
  当时,师家附近有一个很大的牧马场,里面的牧帅汲桑和师关系不错,经常往来。石勒从小生长在草原之上,善于相马,所以便和汲桑成为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借助汲桑的关系,石勒开始了招揽人才、积蓄力量的准备工作。因为石勒为人豪爽,而且有鸿鹄之志,所以很快就召集了王阳、夔安、支雄、冀保、吴豫、刘膺、桃豹、逯明等八骑;接着郭敖、刘征、刘宝、张仆、呼延莫、郭黑略、张越、孔豚、赵鹿、支屈六等十人也来投奔,号称十八骑。光有了人才还不行,打仗还需要军费和武器。为了筹钱,石勒先是向牧场东面的马苑发动进攻,夺得战马武装自己的队伍,然后骑马去更远的城寨掠夺金银财宝,聚敛经费。
  
  在石勒紧张地筹备军费、扩张力量之时,西晋王室正在同室操戈,八王之乱已经爆发多年。永兴二年(305),东海王司马越起兵攻入长安,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战败被杀,司马越拥立了晋怀帝,标志着八王之乱的结束。当时,成都王司马颖去长安之后,邺城(河南安阳)空虚,司马颖手下的一员老将公师藩便以援救旧主为名起兵攻打邺城。当时,石勒跟随着汲桑投奔公师藩,因为他骁勇善战,被任命为前队督。汲桑命他以石为姓,以勒为名,这就是他名字的由来。
  
  可是,首战失利,公师藩也被晋将苟曦斩杀。石勒只得逃回茌平的牧场。不过,这一次小的挫败并没有浇灭他的信心,反而使得他越挫越勇。为了招兵买马,他率领手下劫县狱,将犯人都释放了出来,很多人出于感恩都投靠了他,附近的一些村民苦于生计,也纷纷前来依附,于是他的队伍渐渐壮大起来。他领着自己的队伍投奔了汲桑,作为前锋,以为司马颖报仇为名,起兵讨伐司马越。
  
  石勒的队伍很快攻下了邺城,杀死了司马越的弟弟司马腾。司马越大惊,急忙调将军苟曦、王赞等前去阻击,最后,经历了数十场惨烈的战役,石勒的队伍终于寡不敌众,被司马越打败,死伤万余人。受到重创的石勒还是没有放弃,而是率领残余的队伍准备投奔汉王刘渊,结果中途受到冀州刺史的阻击,汲桑战死,石勒一人逃往乐平(山西昔阳西南)。在途经上党(山西襄垣县东)之时,石勒遇到了两个胡人张旬督、冯莫突,他们俩手下有数千士兵。石勒向他们分析了天下局势,力劝他们和自己一道归顺汉王刘渊。于是,三人率数千人一起前往归附,刘渊高兴地接纳了他们,并将张旬督封为亲汉王,冯莫突为都督部大,而封石勒为辅汉将军,并封平晋王,以统率他们。
  
  当时,除了刘渊的队伍之外,乐平还有一支乌桓族队伍,大约有两千人,首领张伏利度怎么也不肯归附。于是,石勒想出一计,他先是假装得罪了刘渊,投奔伏利度,换取了他的信任。之后,他屡立战功,赢得了诸胡人的敬畏和爱戴。建立了自己的群众基础之后,他便借一次聚会之机抓住伏利度,当众询问大家:“如果要发动大事,你们愿意推举谁为统帅?”因为大家素来敬畏石勒的才能和胸襟,纷纷站到了他这一边。伏利度看大势已去,只得俯首称臣,跟随石勒一起投奔了刘渊。至此,石勒既获得了张旬督和伏利度的部众,又深得汉王刘渊的倚重,所以声望和势力都壮大起来,已经和当初依附汲桑之时大为不同,这只草原雄鹰即将振翅高飞。
  胡瓜变黄瓜
  
  黄瓜我们都很熟悉,可说起“黄瓜”二字的由来,还得追溯到石勒。据史书记载,黄瓜原名叫“胡瓜”,因为它是张骞出使西域时带回来的。到了后赵石勒统治时期,为了摆脱“胡人”的称号,石勒下令无论说话还是写文章一律不得出现“胡”字。
  
  可是习惯一旦养成往往很难纠正。有一天,石勒召见地方官员,看到襄国郡守樊坦穿着打了补丁的破衣服来见他,觉得有失礼仪,便问他:“樊坦,你为何衣冠不整就来朝见?”樊坦吓了一跳,没多想就回道:“这都怪胡人没道义,把衣物都抢掠去了,害得我只好褴褛来朝。”话一出口,他便发现自己犯了致命错误,赶紧叩头请罪,好在石勒待人宽厚,就饶他一次。到了中午吃饭的时候,石勒故意指着一盘胡瓜问樊坦说:“卿知此物何名?”樊坦这次自然学聪明了,便灵机一动,说道:“紫案佳肴,银杯绿茶,金樽甘露,玉盘黄瓜。”石勒听后很高兴,便顺势将“胡瓜”命名为“黄瓜”,从此便流传开来,直到今天。
  
  灭西晋,功高震主
  后赵主石勒
  石勒归附匈奴刘渊的汉王国后,表面上是替人效力,实际上是为自己起兵作准备。他在战场上总是身先士卒,而且治军严明,礼待下人,所以深得人心。
  
  永嘉三年(309),石勒被刘渊加封为安东大将军,开府并置左右长史、司马、从事中郎等僚属。石勒手下的军队已经增加到十多万人。他四处求贤,建“君子营”,吸纳了很多汉族知识分子。当时,有一个叫做张宾的汉族人,博通经史,一直想求贤主辅佐而不得,等遇到石勒,他才说:“吾历观诸将,无如此胡将军者!可与共成大业。”
  
  一年后,匈奴汉帝刘渊驾崩,刘聪称帝,加封石勒为征东大将军,被石勒婉拒了。当时,关中、襄阳、江西一带已经被石勒相继攻下,石勒的势力进一步得到了扩张。正当石勒在江汉一带转战奔波之时,西晋王朝的实际掌权者司马越正在大肆迫害异己,巩固专政。当时朝野上下怨声载道,匈奴刘氏又不断壮大,司马越顶不住压力,坚决回到他的封国东海(山东郯城县北)以自全。可是,还没等他走到家,就在各方的讨伐声中忧惧而死了。大军既然已经开拔,就不能中途而返。于是,众人又推举当时的名流王衍为首,继续东行。石勒得知消息后,亲率轻骑追赶,俘虏了王衍和襄阳王司马范,并且以惑乱天下之名将司马越劈棺焚尸。司马越的后妃世子并及宗室四十八王等也被石勒一举杀掉,至此,西晋已经名存实亡。
  
  永嘉五年(311)六月,洛阳陷落,晋怀帝被俘。石勒在洛阳和匈奴汉帝刘聪所派遣的刘曜、王弥等会师。大局已定,双方便各怀私心,随即拉开了一场利益争夺战。王弥本想先下手除掉石勒,却反被石勒布下鸿门宴杀掉。汉帝刘聪虽然震怒,却也对拥兵自重的石勒无可奈何。至此,石勒的羽翼已经完全丰满,虽然名义上还对刘聪称臣,其实早已经发展成为独立的队伍了。
  
  雄踞北方,奠定统一基础
  
  在灭亡西晋之后,汉族一些大氏族追随晋室南下渡江。在江南氏族的帮助下,琅琊王司马睿在建康(南京)重建晋朝,史称东晋。当时,石勒除掉了最大的竞争对手王弥,便准备南下进攻江淮一带,消灭东晋。可是,两次南下都受到了挫败,因为北方士兵不懂水战,而且气候、水土不服,没等正式交战,便已经元气大伤。
  
  当时,并州刺史刘琨写信劝石勒归降,石勒自然没有答应,却注意到了刘琨指出的一个问题。石勒虽然百战百胜,但是一直没有属于自己的稳固的大本营。因此,眼下之计,首先要建立一个革命的据点。这个据点建在哪里自然关乎霸业的成败,所以石勒为此召开了一个研讨会。本来,石勒是想在江淮一带建立据点,但是北方的士兵无法适应江淮的霖雨气候,军中经常爆发瘟疫,死伤无数。而且,江淮一带是东晋的门户,为了保住政权,东晋自然会拼命死守,所以在此建立据点非常难。当时,石勒手下的三十多员将官建议直接拼死一搏,兵分三十多路夜袭寿州城,一举活捉司马家小儿,平定江南。石勒笑了笑说:“你们这是莽夫之举。”石勒最倚重的谋士张宾主张北还,在邯郸(河北邯郸市西南)、襄国(河北邢台市西南)建立大本营,凭借天险,以图霸业,得到了石勒的肯定。于是,石勒率大军占领了襄国,建立了自己的大本营,并以此为据点,向冀州各郡县扩张。
  
  建兴元年(313)四月,石勒派石虎攻克邺城,很多流民都归附于他,其中就有曾经救济过自己的郭敬。石勒知恩图报,以郭敬为上将军,让他统率归降的流民。在建立据点之后,石勒除了在军事上不断扩张势力之外,还劝课农桑,重视教育,在文化教育和经济上也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开始为建立政权奠定基础。
  
  建立后赵,统一北方
  
  有了稳定的大本营后,石勒的势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已经具备称帝的条件,这时候刘氏政权交接的动荡又为他称帝提供了契机。大兴元年(318)七月,刘聪驾崩之后,他的儿子刘粲本来应该继位,却被辅政大臣靳准杀害并篡位。于是,石勒和刘曜分别从襄国、长安向平阳进发,攻打靳准。迫不及待的刘曜在途中便自立为汉天王,石勒也在积极为称帝作准备。终于,大兴二年(319)十一月,石虎、张敬、张宾、张屈六、程遐等文武一百二十九人联名上疏,请石勒称尊号。于是,石勒称赵王,改元称赵王元年,即以襄国为都城。由于刘曜此前已经改国号为赵,史称前赵;故称石勒所建为后赵。
  
  建立后赵之后,石勒励精图治,大刀阔斧地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减免百姓税赋,鼓励农业生产,而且优待孤寡老人,对汉族百姓一视同仁,并积极推行民族融合,学习汉族的礼制和文化,极大地促进了国家经济、文化方面的综合发展。
  
  与此同时,他不断地征服北方诸郡,到太和二年(329)已经歼灭了最大的敌人前赵。此时,中国北方除凉州张氏、代北鲜卑拓跋氏、辽西鲜卑慕容氏外,绝大部分均为石勒所统一。后赵的国土远远超过曾经的匈奴汉王刘氏。
  
  从奴隶到皇帝,除了历史的机遇之外,石勒以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非凡的执政能力铸就了一段古今中外独一无二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