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故事大全 > 文化常识

《周易》是一部什么书?与孔子有什么关系?

发布时间:2021年2月5日责任编辑:林小果来源:小说月刊 标签:孔子
  《周易》又称《易》,汉代经学产生后尊称为《易经》。《周易》之名中的“周”一般认为是指“周代”,也有的说是“周普”之意。“易”一般认为是“变易”“简易”之易。
  
  《周易》包括《经》《传》两部分。
  
  《周易》本为卜筮之书,其最基本的东西是“阴”“阳”两个符号,“——”是阳,“--”是阴。由这两个符号连叠三层,组成八卦:乾、坤、坎、震、巽、离、艮、兑。这八个卦互相重叠,又组成六十四卦。六十四卦中,每卦六爻,从下往上数,第一爻为初爻,依次为“二”“三”“四”“五”爻,最上一爻为上爻。每卦有卦辞,每爻有爻辞,卦辞和爻辞便是《周易》“经”的部分。“经”即《周易》古经,分上经、下经两部分。一般认为上经各卦代表了日、月、阴、阳、火、水自然界的关系,是讲天道;下经各卦代表男女之别,是讲人道。
  
  《周易》有“经”,自然有“传”。“传”又称为《易传》,《易传》有7个部分,共10篇,所以叫做“十翼”,意思是它们是“经”的羽翼。其中,《彖》上、下篇,解释六十四卦的卦辞,对各卦的内容也有所涉及。《象》上、下篇,大象解释卦名和卦的寓意,不涉及卦的内容,小象解释爻辞的寓意;《系辞》上、下篇,总述《周易》的概况,指明《周易》从何而来,对宇宙的生成和一些象数原则进行了阐释;《文言》集中解释乾、坤二卦的卦辞和爻辞;《说卦》集中讲述八卦的性质等;《序卦》说明六十四卦排列的顺序及其意义;《杂卦》解说六十四卦的卦义,却不依照六十四卦的顺序,错杂进行解释。
  
  关于《周易》经、传的作者,向来众说不一。西汉时期盛行“三代圣人”之说,即所谓“人更三圣,世历三古”(《汉书·艺文志》),认为伏羲创八卦,周文王演重卦。至于卦、爻辞的作者,旧说为文王,或以为卦辞为文王所作,爻辞为周公所作。其实,作为《易》基础的八卦出现很早,《周易》的卦、爻辞在西周初年也已经产生。《系辞》说:“《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当文王与纣之事邪?”鲁昭公二年(前540),晋国的韩宣子聘鲁时,在太史处观书,见到《易象》和《鲁春秋》,赞叹道:“吾乃今知周公之德与周之所以王也。”这说明《易》与文王之间必定有密切的关系。
  
  关于《周易》的“传”,史书记载是孔子所作。孔子以前,《周易》作为占卜依据的卜筮之书长期流传,春秋时期,鲁国还出现了论述卦象的《易象》。到孔子时,他对《周易》有浓厚的兴趣,特别是他的晚年,更是如此。孔子曾说:“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论语·述而》)司马迁的《史记·孔子世家》也说:“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可知,确实是孔子撰写了《易传》。
  
  对于孔子与《易传》的关系,李学勤先生已经进行过具体的论述。(详见李学勤先生的《周易经传溯源》等着作)有不少学者认为《易传》产生的年代很晚,李学勤先生指出:很多先秦到汉初的古书都曾明引或者暗引《易传》,例如《礼记》中子思所作的《坊记》《中庸》《表记》《缁衣》等篇,体裁、文气很像《文言》《系辞》,引《易》的地方很多。有的语句,可以看出是《文言》的。《礼记》中公孙尼子所作的《乐记》更直接袭用了《系辞》。子思和公孙尼子都是“七十子之弟子”一辈,他们引用《易传》,可见《易传》不会晚于七十子的时期。值得庆幸的是,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帛书《周易》经、传,提供了孔子与《易传》关系的最好证据。据介绍,帛书《易传》的《要篇》有一章,记载了孔子晚年研究《周易》的情况,说是“夫子老而好《易》,居则在席,行则在橐”。子贡对此不解,孔子说《周易》“有古之遗言焉。予非安其用,而乐其辞”,而且提到“后世之士疑丘者,或以《易》乎?”子贡问他“亦信其筮乎”,孔子讲他与卜筮者不同,“我观其德义耳”,“吾与史巫同途而殊归”。从这里可以看出两个问题:第一,孔子肯定《周易》有往圣遗教,他所要探讨的是《周易》蕴涵的义理;第二,孔子说“后世之士疑丘者,或以《易》乎?”其口吻和《孟子》所载孔子所说“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如出一辙。孔子笔削了《春秋》一书,所以他才口出此言,由此推之,孔子与《易》的关系也非同一般。合理的解释,只能是孔子作了《易传》。(杨朝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