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故事大全 > 名人故事

康德终身未娶之谜

发布时间:2021年2月5日责任编辑:赵小云来源:知音
康德终身未娶之谜
  伊曼努尔·康德(1724年-1804年),出生于柯尼斯堡,德国哲学家、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他被认为是对现代欧洲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也是启蒙运动最后一位主要哲学家。其一生深居简出,终身未娶,过着单调刻板的学者生活,直到1804年去世为止,从未踏出过出生地半步。
  
  康德为何终身未娶?有人说,他是因为少年时被一个女人所伤,那时他狂热地爱着那个女人,可是她却是个有夫之妇,之后,他便发誓终身不娶。还有人说,他过于迷信宗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出家当和尚,因为和尚是不结婚的。而另一种说法则是,他原本就是一个刻板的人,因为毫无情趣,虽然谈过不少女朋友,但没一个钟情于他的,所以终身未娶。
  
  关于他当“和尚”的事,我们可以从他的介绍中看出:康德出生于东普鲁士的首府科尼斯堡,康德的父亲是一个马鞍匠,父母都是信仰新教的虔信派教徒,虔信派强调宗教的精神,重视虔诚的信仰感情,康德小时候的精神世界受到很深的虔信派影响。以至于达到了迷恋的程度,后来连婚也不想结了。
  
  而另一种说法却是,他虽然迷恋宗教,但自从上学后,便得到了改变。情况是这样的:康德的学校提倡的是人文主义教育,反对宗教带给人的思想上的僵化。学校的教育改变了康德的宗教态度,他从此开始对宗教反感。也是因为学校的教育,他开始怀疑建立在感觉与感受上的宗教,他的宗教哲学简单地来说也是对虔信派的一种反动。
  
  1740年,康德进了科尼斯堡大学。人们现在无法考证他当时注册了什么专业,但可以肯定的是他经常听哲学课。1748年,24岁的康德大学毕业,因为他的父亲已经去世两年,他衣食无托,前途渺茫。由于大学没有他的位置,他决定到科尼斯堡附近的小城镇去做家庭教师。
  
  康德曾说再也没有哪个家庭教师比他还差,但是实际上他这是谦虚,因为他教过的学生对他的口碑都不错。五年的家庭教师生涯后,康德重返科尼斯堡,从此他再也没有离开过家乡。返回家乡后,康德再次进入大学学习。1755年,康德以“自然通史和天体论”获得硕士学位,三个月后获得大学私人助教资格,开始教授哲学。在私人助教这个教职上,康德一干就是15年,学生的听课费就成了他的生活来源。因为康德的课很受欢迎,愿意听他的课的学生也多,因此他在生活上也做到了衣食无忧。
  
  通过上述介绍,很显然,他当“和尚”的可能性很小的。并且,由于他的哲学思想与经济上的富裕,很可能是想结婚的。但是,为何那时却没有结婚呢?莫非是刻板的性格,让他与女性失之交臂?
  
  有一位学者这样介绍他:我们对康德的个人生活印象,似乎总围绕着几件事:一件是康德出门散步极为守时,风雨不误,以致于有人拿来对表,另一件便是康德一生独身,足迹未出家乡,生活单调,乏善可陈。这种印象给我们勾勒的康德,似乎一辈子除了哲学之外,便没有别的了。以至康德传记作者古留加说“康德外表生活秩序井然,千篇一律,比起从事这种工作的其他人来,显得更为单调刻板。”可见,他确实是个不解风情的人。
  
  而在康德给友人的信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秘密,他说:“我胸腔狭窄,心脏和肺的活动余地很小,天生就有疑病症倾向,小时候甚至十分厌世。”莫非这才是他真正终身不娶的原因?
  
  1770年,康德在46岁时,终于获得了科尼斯堡大学逻辑学,与形而上学教授一职,他的就任报告题目是《感性与知性世界的形式与根据》。当上教授以后,康德沉寂十年没有发表一篇文章,而是潜心研究他的批判哲学。1781年,他发表了《纯粹理性批判》,仅凭这一部着作,康德就可以奠定他在哲学史上的不朽地位。
  
  1804年2月12日上午11时,伊曼努尔·康德在家乡科尼斯堡去世。康德去世时形容枯槁,瘦得只剩下一把骨头。科尼斯堡的居民排着长队瞻仰这个城市的最伟大的儿子。当时天气寒冷,土地冻得无法挖掘,整整16天过去后,康德的遗体才被下葬。
  
  一位伟大的哲学家就这样孤寂地去世了,但是,他的终身不娶之谜却留给了那些喜欢他的人们去研究,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