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故事大全 > 历史名人

蒋介石简介,蒋介石的资料

发布时间:2021年2月5日责任编辑:张小石来源:精品文摘 标签:蒋介石
蒋介石简介,蒋介石的资料
  蒋介石(1887-1975)是近代中国着名政治人物及军事家,名中正字介石,幼名瑞元、谱名周泰、学名志清。祖籍江苏宜兴,生於浙江奉化,逝世於台北士林官邸。历任黄埔军校校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中华民国特级上将、中国国民党总裁、三民主义青年团团长、第二次世界大战同盟国中国战区最高统帅、中华民国总统等职。
  
  蒋中正受孙中山赏识而崛起於民国政坛,在孙去世后长期领导中国国民党达半世纪;其於国民政府时代一直居於军政核心,领导中国渡过对日抗战与二次大战,行宪后又连续担任第一至五任中华民国总统长达27年,但其政治手腕与独裁统治亦遭受批评。其从政生涯横跨北伐、训政、国共内战、对日抗战、行宪、民国政府退守台湾及东西方冷战,在中国近代史上有重要地位。
  
  生平重大事件
  
  1908年赴日本并加入同盟会,1924年担任黄埔军校校长;1926年先后制造“中山舰事件”、“整理党务案”“4.12事件”,打击共产党和革命势力。
  
  后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主席,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主席。
  
  1928年任南京国民政府主席,继续进行新军阀混战。1931年“9·18”事变后,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围攻红军革命根据地。1936年“西安事变”后,被迫接受抗日主张,实行第二次国共合作;1938年任中国国民党总裁,三民主义青年团团长。
  
  抗日战争期间,任国防最高委员会,同盟国中国战区最高统帅,“皖南事变”后,掀起第三次反共高潮。
  
  在1937年—1945年期间,蒋介石成为中国最高抗战统帅,蒋介石领导200多万国民革命军坚持八年抗战,蒋介石纵有千错万错,也不应该将其丑化矮化,也不应该将其全盘否定,蒋介石虽然有其过失之处,但仍不失为民族的领袖,不夸张地说,蒋介石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个伟人;1943年参加美、英、中三国领导人参加的开罗会议。
  
  抗日战争胜利后,与中共代表团在重庆进行和平谈判,1946年撕毁《停战协定》、《政协决议》,命令进攻共统区,单独召开制宪国民大会,通过宪法。
  
  1948年擅自召开第一届国民大会,当选中华民国总统。
  
  1949年,蒋介石父子退居台湾之后一直反对台独,反对美国分裂、“托管”台湾。
  
  纵观中国近现代史,如果没有蒋介石,当时中国的台湾、东北被日本占领,中国将被各地军阀分割小国家,当时中国唯一可以控制有全国各地军阀、中央军、黄埔系、准嫡系和嫡系拥有几百万军力的国民政府党、政、军非蒋介石,没有第二人,所以蒋介石的存在促进了中国领土完整的重要作用。
  
  生平大事年表
  
  1887年(1岁),蒋介石生于浙江奉化溪口。
  
  1906年(19岁),在中学读书时即向家里提出要求到日本学习军事。赴日后,因非公费派遣,不能入军校,只能就读于东京清华学校。
  
  1907年(20岁),考入保定陆军速成学堂,学习炮兵。
  
  1908年(21岁),春,被保送日本东京振武学校。
  
  1910年(23岁),入日本陆军第13师野炮兵第19团为士官候补生。辛亥革命时归国,自“二次革命”后追随孙中山。
  
  1911年(24岁),武昌起义后回国,在沪军部任团长。
  
  1912年(25岁),奉陈其美命令,暗杀革命元勋陶成章。
  
  1914年(27岁),第一次会见孙中山,担任第一路司令官。
  
  1915年(28岁),参加筹划“反袁”的上海武装起义。
  
  1916年(29岁),任东北军参谋长。
  
  1918年(31岁),任援闽粤军总司令部作战科主任。
  
  1922年(35岁),赴难“永丰舰”取得孙中山的信任。
  
  1923年(36岁),任大元帅府行营参谋长,赴苏联考察。
  
  1924年(37岁),任黄埔军校校长兼粤军参谋长。
  
  1925年(38岁),第一次东征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第二次东征任国民革命军总指挥。
  
  1926年(39岁),中山舰事件,打击中国共产党人,任国民革命军北伐总司令。
  
  1927年(40岁),另立“国民政府”,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到1930年被杀共产党员超过百万。同年与宋美龄结婚。
  
  1928年(41岁),任南京政府主席,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兼军事委员会主席。二次北伐,日军发动济南惨案一千多人遇难,蒋绕道而行。
  
  1929年(42岁),以裁军为名义召开“编遣会议”。蒋桂战争爆发。
  
  1930年(43岁),蒋、冯、阎中原大战爆发,死亡30万人。
  
  1931年(44岁),对中国工农红军发动军事“围剿”。囚禁反蒋领袖胡汉民,5月汪精卫、孙科等人成立广州国民政府和蒋介石南京政府相对抗。九一八事变东北沦丧。同年长江淮河洪水成灾死亡14万人。 1933年(46岁),签订《塘沽协定》。蔡廷锴等在福建发动军事兵变“闽变”,蒋加以镇压。
  
  1936年(49岁),6月,广东军阀陈济棠和桂系李宗仁发动武力叛变“两广事变”。12月,杨虎城和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蒋被迫签订抗日协议。
  
  1938年(51岁),当选为国民党总裁。蒋介石为阻止日军炸开黄河使黄河改道89万同胞遇难。蒋下令火烧长沙两万人遇难。
  
  1939年(52岁),任“国防最高委员会”委员长,发动抗日战争期间第一次反共高潮。
  
  1941年(54岁),制造“皖南事变”,正式对日宣战。
  
  1942年(55岁),任中国战区最高统率,派军支援缅甸。河南大饥荒,300万~500万人死于灾难。
  
  1943年(56岁),1943年初派中央军进军新疆,夺取新疆的控制权。代表中国签署《开罗宣言》。
  
  1945年(58岁),日本投降抗战胜利。拒收琉求,撕毁《双十协定》。
  
  1946年(59岁),承认外蒙古独立。同年内战爆发。
  
  1947年(60岁),向陕北、山东实施重点进攻,制造“五·二O”惨案。台湾发生“二二八事件”
  
  1948年(61岁),在“国民大会”上当选为“总统”,实行“币制改革”引发恶性通货膨胀。
  
  1949年(62岁),被迫宣告“引退”败走台湾,带走大量黄金储备。
  
  1950年(63岁),复职“总统”。
  
  1952年(65岁),进行“反共抗俄总动员”。签订“日台和约”,放弃日本战争赔款。
  
  1954年(67岁),与美国签订《共同防御条约》。
  
  1955年(68岁),炮制孙立人兵变案。
  
  1957年(70岁),宣布台湾海峡进入紧急作战状态。
  
  1958年(71岁),引发“金门炮战”。
  
  1960年(73岁),再次当选“总统”。
  
  1967年(80岁),颁布教育改革训令。
  
  1968年(81岁),指示兴建大钢铁厂,建设南北直达公路。
  
  1969年(82岁),实行“党政革新”为蒋经国接班铺平道路。
  
  1970年(83岁),反对“台湾独立”,反对“两个中国”,坚持“一个中国”。
  
  1971年(84岁),联合国宣布不承认蒋介石政权。
  
  1974年(87岁),派蒋经国主持黄埔军校五十周年活动。
  
  1975年(88岁),在台湾台北逝世。
  
  个人婚姻
  蒋介石简介,蒋介石的资料
  蒋中正在14岁时,经媒妁之言,娶同村毛福梅(1882年-1939年)为妻。蒋中正与毛福梅生有一子经国。
  
  蒋中正与毛福梅分居后,在1911年迎娶姚冶诚为妾,姚冶诚原是一个妓女,和蒋同居,但蒋家没有承认,婚后也没有生育子女,但若干年后收养了蒋介石在日本所生的儿子蒋纬国。姚后来随蒋纬国到台湾养老。
  
  蒋中正在1919年结识陈洁如(1905年-1971年),经张静江及孙中山的介绍,他与陈洁如在1921年12月5日结婚。当时蒋介石34岁,陈洁如15岁。陈也未能为蒋生儿育女,但陈收养了一位华侨的女儿,取名瑶光,小名陪陪。《陈洁如回忆录》指出蒋得过梅毒并传给自己。
  
  1927年,蒋中正登报声明与几位前妻脱离关系,随后于1927年12月1日与宋美龄(1897年—2003年)于上海结婚。
  
  评价
  
  中国有“盖棺论定”之说。人死之后,其历史地位基本就确定了。但重要的历史人物往往“盖棺”而不能“定论”,蒋介石即为一例,在他过世之时,海峡两岸对他的评价有着天壤之别。他过世30多年了,无论在政界还是学界围绕他的争论从未停止过:在台湾,对他的评价经历了从“神化”到“丑化”的过程,甚至掀起过一些政潮;在大陆,对他的评价则经历着从“漫画”到“写实”的过程。现实政治的演变与档案材料(尤其是“蒋中正总统档案”与“蒋介石日记”)的不断开放,使得有关蒋介石的研究成为持续的“热点”。
  
  作为一个政治家和政治领袖,蒋介石是一个战术家而不是一个战略家。他比他的竞争对手们略高一筹并善于控制他们。但是,尽管他统治了中国人口的大多数。但他实际上不了解整个政权的社会基础。对蒋介石的一生进行总结。蒋介石有自己的勇气、精力和领袖品质,他不仅是一个有很大缺陷的人物。而且从希腊悲剧的意义上讲。他也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他的悲剧是他个人造成的。——布赖恩·克罗泽
  
  蒋介石不是大独裁者,他缺乏作独裁者的工具。他也不可能成为民主斗士,他纵有此宏愿,也无此机会——黄仁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