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故事大全 > 传统节日

正月不理发的习俗来源,正月理发死舅舅

发布时间:2021年2月5日责任编辑:邓大生来源:故事精选 标签:习俗
  我国民间很多地方都有正月不能理发的习俗,说到具体原因,还一直流传着“正月理发死舅舅”的说法。人体的头发和娘舅,原本就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为何就有了这样的联系呢?
  
  还得从“正月不理发”的习俗故事说起,这种说法其实是一种典型的误传,甚至能说是口耳相传发错了音。正月不理发这一习俗,缘起清军入关,据说大清统治者为了“消平四周,留守中原”,便推行了一种奇怪的发式:将头发从前部到脑顶的部分统统剃掉,再把四周的发际全部剃光,只留下集中的一块头发,将这些头发拧成一根长长的大辫子,就是清朝典型的发式。
  
  后来,这样的发型就在汉人间流传,而推行这种发式的人就是当时的剃头匠们。清政府还把全国所有的剃头匠们召集在一起,发给每人一个挂有圣旨的“吊投旗杆”,这些剃头匠们就以此为荣走街串巷,十分轻松地就把人们的头发逐一拿下了。
  
  汉人们经历了无数次的朝代更迭,谁当了皇帝并没有引人注意,倒是这头发的变革,却惹怒了一部分人。清王朝还打出了一个口号,这个口号就是“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不料,这种强硬的头发革命却遭到了江南民众的反对,有人认为将头发剃掉是对自己人格的莫大侮辱,便群起反抗,希望通过反抗的力量让满人有所收敛。
  
  然而,大清皇帝自然也没有因此软弱下来,随便找了个茬儿,就接连出现了“扬州十日”和“嘉定三屠”等悲剧。在实在没办法情况下,人们只好不再高喊“头可断发不可剃”的口号了,而是以“正月不剃头”来表达对明王朝的思念,意思就是“思旧”,为了掩人耳目,就讹传为“死舅舅”了。
  
  原本“思旧”的说法,慢慢就被误传成了“死舅舅”。所以,后来在正月里,谁都不敢再剃头了。
  
  另外,正月不理发的习俗,还缘起于一个有趣的说法,传说古时候有一个时分贫穷的剃头匠,他很爱自己的舅舅,可是过年的时候却没钱给舅舅买一件像样的礼物,这可愁怀了剃头匠。给舅舅拜年的日子到了,剃头匠灵机一动,便挑起剃头挑子赶到了舅舅家,精心地为舅舅剃头刮脸,等舅舅出现在酒席上的时候,亲朋好友们无不赞扬剃头匠外甥的手艺高超,纷纷说舅舅年轻了很多岁,舅舅也很高兴地向外甥表态,让他以后每年正月都要来给自己剃头。
  
  舅舅去世后,这个剃头匠每到正月就对着剃头挑子泪如雨下,他为自己再不能向舅舅尽孝而伤心欲绝。后来,这里的“思舅”之说就被人传成了“死舅”。
  
  实质上,不管是“思旧”、“思舅”,还是“死舅舅”,这些说法不过是民间的传说而已。从人体健康这一意义上来说,“生而勿杀”这一说法还是有根可凭的。在《黄帝内经》里,“四气调神大论”中的“春三月”中就有这样一段话:“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实寒变,奉长者少。”
  
  《黄帝内经》中的这种说法,具体到理发上,就是指在春天的这三个月里,人体应该让头发自由的生长,更不应该将其剪断;应该让头发松散地披在肩上,而不该扎得太紧。人们若是违反了这个规则,就会伤到肺。但是,倘若整个春三月都不理发的话,人们又实在受不了长发的困扰,于是就有聪明的人想了一个办法,就称“正月里不理发”。
  
  如此一来,正月不理发的缘由自然就让人茅塞顿开了,人们也只好在春节前将头发好好修整修整了,过年前理一次头发,就成了每个人必须要做的一件事。从实践来看,人们在春节前好好修理一下头发,是有很多好处的:新年来临之际,给自己装扮一下新的形象,既提了精神,又很有纪念意义;再者,过年的时候,见亲朋好友的场合多起来,特意将自己的头发打理一下,也能让别人的眼前一亮。更重要的是,民间流传“正月不理发”的说法,年前理一次发,也不至于让大正月里的头发长得太过“疯狂”。久而久之,无论是年前理发,还是正月不理发,这样的习俗,确确实实都是先人们一种智慧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