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故事大全 > 文化常识

什么是“八旗制度”?

发布时间:2021年2月5日责任编辑:林小果来源:读者
  满族未入关以前,它的民族以骠悍勇猛、善于骑射着称。经过大大小小的战争,满族的军事力量由小到大,由弱到强。
  
  明万历二十几年(1601年)正式设立红、黄、蓝、白四旗,至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添设四旗,“参用其色厢(镶)之”(见《东华录·卷一》),而共得八旗了。至此,“旗”才从原来“建旗辨色,用饬戎行”的单纯标志物性质,成为清代军事单位的专有名词了。入关前后,又增设了蒙古八旗、汉军八旗,合为二十四旗。“八旗”建制的设立,完全是为了适应当时政治、军事形势发展的需要。
  
  后来形势的发展表明,在军事方面,诸如:清室人关,定鼎中原;清初顺治康熙朝的“平叛”和削藩;日常军事行动上的环卫禁城,拱护城池、衙署、仓库,水火灾防等,八旗兵都起到了中坚的作用,完成了它的使命。
  
  然而八旗毕竟是封建统治者的工具,因此,就有不可挽回的颓败之运在等待着它。战事稍息,八旗兵就“闲者日众,不事生业”(见《啸亭杂录》)。特别是满族八旗兵,更是游手好闲,吃喝嫖赌抽大烟。到了同治、光绪年间,简直就连祖传的骑射之术也丢弃了。
  
  这班八旗子弟,浪荡悠闲,身无一技,唯仗祖上留下的特权,领薪俸,吃喝玩乐。所谓八旗纨绔。落魄无能。
  
  同治、光绪年间大批八旗纨绔子弟的出现,是清王朝从速崩析的重要因素之一。